
专家建议糖尿病患者选对药物降低骨折风险----暨医师能力提升计划区域会在海口举办
近期,由北京恒济卫生管理发展基金会主办的医师能力提升计划区域会在海南海口举办。与会专家认为,对于骨折风险较高的糖尿病患者,除了通过饮食或者药物进行骨折预防之外,应优先选用低血糖风险小和骨折风险小的降糖药物。
海南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内分泌科主任符茂雄主持本次研讨会,并在致辞中表示,希望通过此次研讨会,在糖尿病管理和诊疗方面提升基层医生的能力水平,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海南省人民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全会标和海南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主任陈小盼分别对美国糖尿病协会发布的糖尿病诊疗指南(以下简称:ADA指南)的更新内容、理念变迁进行了深入解读。研究显示,早期糖化血红蛋白控制不佳的糖尿病患者,在未来20年内诸如心梗、骨折风险等危害会随着时间推移而增加。ADA指南建议,对于骨折风险较高的糖尿病患者,应个体化制定血糖管理目标。优先使用低血糖风险较低的降糖药物,避免跌倒。在预防骨折方面,有骨折风险的糖尿病患者可通过饮食或补剂方式摄入钙和维生素D;对于骨密度低或有脆性骨折病史的患者,应考虑使用抗骨吸收药物和骨合成代谢药物。研究表明,胰岛素和磺脲类药物因增加低血糖风险而诱发跌倒风险增加;噻唑烷二酮类药物激活的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会抑制骨形成并刺激骨吸收,最终增加骨折风险。因此,ADA指南建议,选用二甲双胍、二肽基肽酶4抑制剂(DPP-4i)和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抑制剂(SGLT2i)这些对糖尿病患者骨折风险影响较小的降糖药。
海口市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主任蒙绪标发表了题为《谈糖尿病管理,赢得一场战争,还是赢得一场战役?》演讲。蒙绪标将血糖达标和降低心肾等并发症风险形容为赢得糖尿病防治战争中的两场关键战役。只有赢得战役,才能最终赢得战争。蒙绪标谈到,相较于传统阶梯治疗,早期联合治疗有助于血糖尽早达标并保持稳定。进行联合治疗的方案选择时,需考虑降糖作用机制互补、覆盖糖尿病多重病理生理机制,同时具备心肾获益的药物。《成人2型糖尿病患者口服降糖药物三联优化方案中国专家共识》推荐,二甲双胍、DPP-4i和SGLT2i三药协同互补,具备了低血糖风险小、器官保护作用、保护胰岛功能和患者依从性好等优势。
上半场研讨会随后进入讨论环节。海口市人民医院药学部负责人吉训恋、海南省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陈道雄、三亚市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主任李贵湘和海南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陈宗存就《政策指引下慢病患者合理用药》和《优化2型糖尿病管理流程:如何跨科室合作与信息共享?》等话题进行了深入交流和讨论。
在研讨会的下半场,海南省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主任陈开宁率先就《聚焦SGLT2i/二甲双胍固定复方制剂(FDC)在糖尿病治疗中的新热点》发表演讲。陈开宁说,从降糖效果看,对于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人群、二甲双胍单药控制不佳人群,以“SGLT2i+二甲双胍”为基础的联合治疗方案,可显著改善患者血糖控制水平。从依从性看,固定复方制剂能简化治疗方案,比复杂的多药治疗方案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依从性,提升控糖的长远获益。
海南西部中心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张翠兰则以《三重携手 三重守护》为题同与会者分享了在三药联合方案下,治疗2型糖尿病的经验。张翠兰谈到,已有临床数据证明,二甲双胍、SGLT2i和DPP-4i的三药联合方案,可以实现在强效降糖的同时不增加低血糖风险,极少发生严重低血糖、减少血糖波动,同时兼顾了保护胰岛功能和保心护肾的三重守护。
探讨会进入下半场讨论环节后,海南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肾内科主任朱永俊、海口市人民医院主任医师王庆开、万宁市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主任许学忠和琼海市中医院副主任医师黄积存对《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如何兼顾获益治疗(Treat to Benefit)和达标治疗(Treattotarget) ?》以及《早期强化治疗中固定复方制剂(FDC)的应用前景》展开学术讨论,并分享了治疗糖尿病的经验。
本次会议旨在通过规范化教育及能力提升活动,梳理糖尿病心肾结局管理临床诊疗路径,提升医师在糖尿病心肾结局管理方面的诊疗技能。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视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