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化

谨防“宇宙狂欢”沦为“技术口红”

责任编辑:苏婉蓉    来源:北京时代网    发布时间:2021-12-22 14:41   阅读量:7139   

炒房团杀入“元宇宙”,各路富豪纷纷入场,7天之内交易近7亿元,一块程序代码敲出来的数字土地卖出430万美元的天价;某景区宣布成立“元宇宙中心”,拿下“全国首个成立元宇宙研究中心的景区”的“荣誉”;某培训中心立即推出相关培训项目,上线10天入账160万元……

前不久,“Facebook”更名“Meta”。之后,“元宇宙”一夜之间变成“香饽饽”,似乎谁要是不“元宇宙”一下,谁就不够“时尚”、不够“前卫”;谁要是不去啃一口“元宇宙”的蛋糕,谁就是“时代的弃儿”。面对“元宇宙”带来的“宇宙狂欢”,如何拨开迷雾,理性看待,这个问题值得关注。

一种新兴技术横空出世后,各界热情追捧,资本逐“新”而进、闻“新”而动,这并不奇怪。从远的看,1840年代的铁路,1920年代的汽车、收音机,1950年代的晶体管,1960年代的分时共享计算机,1980年代早期的家用电脑和生物技术,都曾引起一波波的追“新”热浪;从近的看,纳米技术、石墨烯、区块链、人工智能、量子通信,也都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成为各路资本追逐的对象。有时这种追逐还会催生一定的技术泡沫,但尽管如此,主流观点依然认为必要的追捧还是利大于弊。

作为一种新技术、新概念,“元宇宙”的未来有着无限可能,存在诸多商机。关注“元宇宙”,布局“元宇宙”,从中寻找发展机遇,只要量力而行,原本无可非议。问题是,这种“技术追逐”必须遵循科学精神,必须实事求是,不能变成“盲目的狂欢”。应该说,从区块链到量子通信,从石墨烯到人工智能,这些年各地都给予极大关注,投入众多资源,这种关注和投入也极大地推进了相关技术和产业的发展。但不能否认的是,也有一些“关注”仅仅停留在热点的追逐、概念的炒作和噱头的把玩上,有的地方甚至把新技术、新概念变成包装项目、申请资金、展示政绩的“技术口红”,追“新”狂欢沦为“击鼓传花”的资本游戏,变成“行业浮躁”的“集中表演”。“元宇宙”本来是一种高端前沿技术,可是,在一些机构的炒作下,“元宇宙”似乎成为人人皆可“玩”、万物皆可“卷”的“狂欢”,一无技术二无人才三无资金也宣称要进军“元宇宙”技术、建设“元宇宙中心”。这种“宇宙狂欢”,是真心热爱还是叶公好龙,是求真务实还是背离实际,对科技发展是否有益?

“宇宙狂欢”不能沦为“技术口红”!要警惕浮躁的追“新”之风伤及科技自立自强的“元宇宙”。我们时常说,要加强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聚焦科技自立自强,着力突破“卡脖子”技术瓶颈。对很多领域来说,“卡脖子”实际上是“卡脑子”,而不是“卡钱”。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必须扎扎实实坐一坐“冷板凳”,搞一些认认真真的研究,尤其需要防止盲目跟风、浮躁心态和表面文章,尤其需要防止“烧虚火”“吹泡沫”和“搞浮夸”。搞科学研究,当然应该关注前沿、聚焦热点、紧跟潮流,但是必须求真务实,不能盲目和浮躁。追踪“元宇宙”当然是需要的,但全民“元宇宙”、万物皆可“元宇宙”,这不是科学态度而是投机主义,不是科学精神而是浮躁之风,不利于“元宇宙”技术和相关产业的发展。

推进科技自立自强必须克服浮躁、脚踏实地,必须重视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瞄准某个方向“持续冲锋”。诚如中国科学院院士程津培在寄语青年学者时所言:“在你认定为重要的领域,做上十年、二十年……一直做下去,坐‘冷板凳’。虽然有点清苦,但这就是做原创性基础研究必需的一种品格——把‘冷板凳坐热’。”少一点浮躁和狂欢,多一些踏实和定力,科技自立自强的“元宇宙”才会越来越精彩。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相关阅读